当前位置:焦点中国网 -> 国内

神州答卷|陕西:答题高质量发展 描绘西部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4-09-02   来源:网络   阅读:1479

  新华网西安8月30日电 题:陕西:答题高质量发展 描绘西部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 刘书云 石志勇 张斌 雷肖霄

  陕西,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

  从关中平原、秦巴山区到黄土高原,一幅幅奋勇争先的画卷徐徐铺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涌现,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绿水青山构筑起美丽家园;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内陆开放高地正在崛起。

  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陕西正昂首阔步走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康庄大道上。

  向新:产业升级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开辟全新产业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成为陕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逻辑。

  在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二氧化碳正在装车(2022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向新”发展的动力让人印象深刻。在渭南市的陕煤启辰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从灌装、计量到贴标等工艺流程均已实现自动化。

  渭南陕煤启辰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文全介绍,这是陕煤集团布局的新材料项目之一,其独立研发生产的9大类30余种产品广泛应用于陕西、山西、宁夏、新疆、内蒙古等产煤省(区)。截至今年4月底,该项目已生产产品1.2万余吨,预计全年实现产值3.5亿元左右。

  科技创新重构产业新骨架,不断激活市场动能。

  陕西省科技厅统计数据显示,在科技创新持续赋能下,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已从三年前的8069家增至2.39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从三年前的6198家增至1.675万家。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也向西而来,推动陕西不断发挥西部引领示范作用。

  泾河之畔,一派繁忙之景。走进陕西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隆基绿能29GW单晶电池项目生产现场,一块块电池组件整齐排布于自动化流水线上,机械臂自动抓取作业,有序而高效。

  不远处,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在快马加鞭建设中,这是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建设规模最大、产能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光伏生产项目。

  产业焕新升级,聚“链”成“群”,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陕西咸阳,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陕西杰安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落地一年多。“我们主要为比亚迪及其他大型汽车企业供应零部件。落户以来已经累计投资3亿多元,未来总投资额将超过5亿元。”公司生产主管周疆说。

  在比亚迪、吉利等龙头企业引领下,陕西十年间从汽车小省一跃成为汽车大省。2023年,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3.9%,位居全国第三位。2024年上半年陕西省汽车产量75.3万辆,同比增长23.4%,增幅高于全国17.7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增长约12.8%。新能源汽车产量50.6万辆,同比增长20.6%。

  2024年3月11日,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做实验。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数据显示,2023年,陕西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超千亿元,产业总产出超万亿元。

  向“新”而行,陕西的光子、氢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成为投资蓝海,一大批未来产业蓄势待发。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通产业链与创新链,陕西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批新兴产业强势崛起,发展新动能正加速形成。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朱磊介绍,下一步,陕西将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巩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打造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无疑成为推动陕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引擎。随着陕西积极布局新兴产业赛道,激活发展新动能,这里有望形成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发展新格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莉莉说。

  向绿:绿水青山

  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牢记“国之大者”,当好秦岭卫士。行进在秦岭山间分明可见:系统治山、条例护山、规划管山、智慧控山的措施不断落实落细;生态与产业交融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秦岭的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可观的经济优势。

  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子午峪保护总站,在智慧管控平台上,峪口里的一草一木清楚可见。长安区副区长吴海军说,近年来,长安区在秦岭“智慧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初步构建起“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网,实现秦岭区域生态环境多元化治理,筑起了秦岭生态安全屏障。

  陕西省宁西林业局桦树坪林场,场长宋东乾说:“这几年,我们加大了对辖区的保护力度,对未经允许和非法穿越的人员车辆加强管理和劝返,有效杜绝了乱采乱挖、乱捕乱猎等现象。经过不断整治和保护,林场内的动植物种群日益丰富。”

  现在这样的画面更为常见:黑河森林公园,极为珍稀的秦岭细鳞鲑频频成群出现;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丝猴下山串门,“赖”在老乡家不愿离开;鹿角梁上,数十只野生羚牛带着幼崽悠闲踱步。

  铺好绿色发展的底色,才有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午后,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党支部书记秦卫东热情地引领着游客参观村史馆,向他们讲述村庄的变迁。

  蔡家坡村从秦岭脚下一个普通村落蜕变成一个集展演、文创、旅游于一体的艺术村庄。每年举办的“关中忙罢艺术节”,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的文化艺术魅力。

  “正是秦岭这片独一无二的土地,赋予了蔡家坡无与伦比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艺术之美。”秦卫东感慨。农文旅的深度融合让蔡家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的21.6万元跃升至2023年的约80万元。如今,村里已有200多人投身旅游业,享受着绿水青山带来的丰厚回报。

  落实“大保护”,绿水青山已经成为了秦岭山村的“金饭碗”。

  秦岭周边许多地方,宁静、和谐、美丽,如画卷一般,多种类型的生态产业正加快推进:西安市周至县的“田园经济综合体”让村民们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商洛市柞水县的“小木耳”成为带动当地致富的特色产业;安康市汉滨区的智慧化蔬菜基地成为热门的研学基地。

  农民在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查看地栽木耳长势(2022年4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瑞摄

  不难发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汉中市留坝县,一个深藏秦岭深处的县城,总人口只有4.2万,超过90%的县域被森林覆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留坝一直面临“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可兼而得之的困扰,也曾走过“砍木头、卖石头”的老路。近年来,留坝县逐步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主题:绿水青山坚决留住,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坚决不留。

  为了保护生态,县委、县政府曾否决了投资10亿元的紫柏山风力发电项目,这相当于彼时财政收入只有2000万元的县城拒绝了每年约150万元的大额税收;紧接着,淘金、采砂、矿山开采等企业相继被关停。

  留与不留的抉择,当地老乡感触最深。“当年开矿、采石,富了那一小部分人,跟我们大多数村民关系不大,离我们很远。”留坝县玉皇庙镇玉皇庙村58岁的村民黎兴安说,“如今,种香菇、搞旅游、开民宿,富了大多数人,跟我们关系很大,离我们很近。”

  向外:开放合作

  灞河之滨,西安世博园,长安塔巍巍矗立。

  2023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结束后,习近平主席和中亚五国元首一起种下六棵石榴树,寄托对中国—中亚关系美好未来的期待。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一年多来,六棵石榴树已枝繁叶茂,陕西与中亚五国的合作交流也愈发密集。一批基础设施、文旅、教育等项目扎实推进,助力峰会成果不断深化落实。

  西安国际港站,汽笛长鸣,一列列装载着日用百货、机械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货品的中欧班列整装待发。

  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景色(2024年2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瑞摄

  国铁集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达2372列,同比增长13.1%;发送箱25万标箱,同比增长10.4%。

  新一轮“同比增长”背后,是这条亚欧“黄金通道”持续释放的活力,也使陕西站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

  距离始发站点不远,刚刚投用不久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一派繁忙景象。这个占地约100亩的码头是哈萨克斯坦在中国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而在3000多公里外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项目也将在今年建成投用。

  “中哈物流场站项目建成投用后,两国‘枢纽对枢纽’的物流通道将形成,进一步推动中哈两国、尤其是哈萨克斯坦与陕西西安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加紧密的共赢合作。”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书记孙艺民说。

  从多年前的“四等小站”到如今的国际化物流枢纽中心,西安国际港的成长见证着陕西向西开放的牵引带动作用。

  2024年5月25日,X8157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驶向波兰马拉舍维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欧班列出口货值排名前三的是陕西、浙江和江苏,进口排名前三的是陕西、辽宁和福建。

  “前两年,前几名还都是东部沿海省份,陕西只排在七八位。”西安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崔颖告诉记者,近年来中欧班列与陕西本地产业、企业结合度越来越高,对开放型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2023年,选择中欧班列进出口的陕西本地企业达387家,其中生产型企业就占到151家。以冠捷科技、比亚迪、隆基乐叶为代表的一大批本地民营企业通过中欧班列出口“新三样”成绩亮眼。

  今年1-7月陕西省进出口总值达2638.7亿元,同比增长14.5%。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范万春说,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贸易通道正带动陕西外向型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高效便捷的国际贸易通道,正打开众多企业的发展思路,激发“走出去”的潜力。

  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一辆辆装配完毕的陕汽重型卡车正等待验收出口。2023年,陕汽出口各类产品车5.68万辆,同比增长65.24%。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以心相交,成其久远。

  西安长安乐·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颇具陕西特色的大型驻场演出《无界·长安》拉开帷幕。舞台上,激烈的鼓点、粗犷的秦腔、灵动的皮影……台下,身着民族服饰的特列克·对赛克坐在观众席,时而兴奋地跟着打起节拍,时而闭上眼睛沉浸感受。

  特列克·对赛克来自哈萨克斯坦,是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工厂的一名普通员工。今年元宵节这天,他和其他八名同事受邀到西安参加年会。

  这是2024年6月26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拍摄的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校址。新华社记者 白雪骐摄

  爱菊集团总部位于西安,2015年,瞄准“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这家公司前往哈萨克斯坦考察,并与当地农场主一起合作种植小麦。“他们既是我们的工人,也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我们特地把朋友们邀请来西安,领略中国的风土人情。”爱菊集团副总经理王方说。

  力生于团结,事成于和睦。

  从通道建设、贸易合作,再到人文交往,陕西开放合作的笔触不断绘出一幅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互利共赢的生动图景。

策划:储学军、沈虹冰、车玉明

监制:李志晖

统筹:万方、史梦

编辑:穆涛、汪艳、王智超、陈竞超、汪亚

视频:邵瑞